微信公众号运营心得,如何写出10万+微信文章

       张伟曾供职于顶级时尚男刊《GQ》,目前刚刚离职创业。他更为人熟知的身份是微信公众号 “世相” 的主人。作为一个专注于分享长文的个人号,世相订阅用户近 50 万,几乎每篇文章都超过了100000+的阅读数。张伟在活动里,分享了自己运营强粘性公号的8条具体心得。专业网络推广公司怒蛙网络分享该文章。

  1、反复触碰高频生活方式和高频情感

  高频情感,即人类共通的基本情感。这几天,很多人在转《GQ》主编王锋为九月刊写的卷首语,其中有段话是这样的:

  “世事尽管复杂,本质却很简单,在描摹这个世界的万千词语中,真正有绝对和终极意义的词汇不过十来个:比如情感,比如爱和自由,还有善良、物质、身体、死亡……当然也包括宇宙和原子。所有的世事纷扰、物理存在,都可以在这十几个词汇中找到归宿,这 10 个词语既是我们人之为人的源头,也是一切悬念的谜底,它们占据着我们生命的‘最后两页’。”

  也就是说,无论你是一个精神性的产品,比如豆瓣、世相、nice,还是一个物质属性的产品,比如小红书、石榴婆报告,都应该反复触碰高频的场景。

  精神场景包括爱恨、情感困惑、生活痛苦、分别、悲伤、死亡。物质场景包括约会、逛街、工作、饭局。一个卖化妆品的消费社区,或一个写心灵鸡汤的微信公号,都应该不断地打击或抚慰与这些场景相关的情绪。

  这类基本的情感或高频情感,是长期的、贯穿日常生活的、反复出现的。世相里讲述人生挣扎或是如何学习自己与世界相处的文章,哪怕过去一年,也还是每天都在后台被用户调用、询问。如果在这些场景中植入了自己,它就会不断被记起,不断被需要,也更可能让用户产生 “你是我的人生陪伴品” 这样的效果。

  很多人会问,这如何做到呢?

  其实很简单,每个话题都能找到与普世情感契合的切入点,只是看你有没有用一句话点破。我曾经给无数人修改过微信公众号的文章,经常只是增加一个 “外套”,内容不变,表述不变,但在文章中加上一句与爱恨情仇相关的线索性的话,就能获得很好的效果。

  每个话题都能找到与普世情感契合的切入点

  2、制造 “有用” 的幻觉

  朋友圈里经常有人转发一些文章,标题诸如 “怎样不痛苦”、“怎样不焦虑”、“怎样显得自己腿细”……你去看转发这些文章的人,此后仍然经常苦恼、焦虑,腿也不显得细。

  如果能解决高频的情感困惑或日常生活需要,就更容易让人觉得有用。此外,有用并不只有 “指南” 的形式,而是帮助解决困惑,起码让用户觉得可以解决。事实上,情感困惑或者变漂亮,这两件事都是无法解决的,也很难评估解决效果的。更多时候,人们需要被告知 “你可以这样解决这个问题”,需要一个 “有用” 的幻觉。

  内容要为用户带来“有用”的错觉

  3、发掘易传播的口号

  关明生在《关乎天下》里讲过一个例子。2001 年,他去阿里巴巴做总裁,马云当时也喜欢对员工讲话,但长篇大论。他的建议是,每次讲话内容要总结成两句话,反复说,反复说。最后,据书里讲,这个方式是有效的。

  这里强调了两点,一是要有口号,二要反复提。这个口号不要太书面语,最好在两个人聊天时可以被自然地使用,能成为网络流行语就更好了。

  4、强调身份认同感

  一个普遍共识是,小众的文化、圈子、产品更有粘性,但我们不能因此就做小众产品。分析一下不难发现,小众的高粘性来自 “群体身份感”,就是一种 “只有我是,你却不是” 的优越感。这种优越感来得比较容易,不用赚大钱,不用花大力气,只要喜欢某件事物就可以获得,所以很多人需要。“我是读世相的人” 对某些读者来说,真的成了一种优越感的来源,我也会偶尔强调下这种身份感,比如会说 “你既然读世相,那么你是一个在意审美的人”。

  有一种方式最近被用烂了,就是取一个用户集体昵称,最早可能来自超女的 “玉米”,但它确实是有用的。鹿晗的粉丝在微博名字里几乎都带一个 “鹿” 字,也是一样的道理。还有一些方式,比如发标牌,罗辑思维的会员制,甚至分级会员,也是这样的例子。建立用户的层次感,其实是将身份感细分,让一部分人有更强的身份感,另一部分人有一定的身份感。

  用户一旦获取身份感,粘性是很可怕的。我喜欢看日本动画片《银魂》,里面有个女歌手叫阿通,她的粉丝们统一着装、统一动作,房间贴满海报。这就叫高粘性,一个产品可能做不到,但可以靠近。

  当用户数还不够多的时候,一定要抓紧时机利用这个临时的 “小众” 阶段,拼命强调身份感和独特感。以后,这些人会成为你东征的 “十字军”。

  只有用户画像清晰,才能击中目标用户

  5、赋予用户使命感

  使命感一定要合乎逻辑,比如,不能是 “我们要占领宇宙”,但在这基础上又不能太不容易实现。不该是“我们要让自己变漂亮”,而应该是,“我们是这个社会变得更漂亮的最主要希望”。世相的使命感,这句话在一定范围内还挺有名的,“我们终将改变潮水的方向”。过去三个月里,不知道有多少人问我:现在看,咱还能改变潮水的方向吗?有了共同的使命感,大家就会有一种 “未完成” 的责任感,并且觉得一件大事与自己真的有关,而且自己只要每天做很简单的事,比如读一下世相,比如买一部锤子手机,就参与了这件大事。

  使命感一定要合乎逻辑,要尽可能宏大和理想主义,又不能是 “我们要占领宇宙” 这种,而应该是“我们是这个社会变得更漂亮的最主要希望”。世相的使命感——“我们终将改变潮水的方向”,这在一定范围内还挺有名的。过去三个月里,数不清有多少人问我:现在看,咱还能改变潮水的方向吗?

  有了共同的使命感,大家就会有一种“未完成”的责任感,并且觉得一件大事与自己真的有关,而且自己只要每天做很简单的事,比如读一下世相,买一部锤子手机,就参与了这件大事。


推荐

  • QQ空间

  • 新浪微博

  • 人人网

  • 豆瓣

取消
  • 首页
  • 微信
  • 电话
  • 公司